高中学生社团活动运行的思考和实践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21—0170-03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既要重视和不断加强、改进文化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和不断加强、改进思想道德教育。”随着普通高中新课改中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形成探究和积极运用知识的意识,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加本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作为学校中基本群体的班级已不能满足当前高中教育教学的需要,学生社团刚好为班级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补充,为学校教育带来强大的活力。学生社团提供了与课堂完全不同的环境,具有浓厚的平等、和谐的生活气氛。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在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一、在学生主动参与中形成社团组织结构与规范学生社团需要建设规范的社团制度来规范社团的行为。一份经由全体社团成员自主协商,共同设计的社团章程在规范社团成员行为的同时也会明确社团发展的方向,推动社团的发展,学生社团建立自己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范是其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完整的社团章程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社团建设的宗旨与目的;加入社团的条件;社团组织结构,社长选举办法;社团成员的权利;社团成员的义务;社团成员奖惩办法等方面。社团章程应让社团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制定。在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程制定过程中,因为参与论讨的人员观点不同,可能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时需要指导教师发挥好协调作用,引导学生经过投票等民主方式决定。同时社团章程应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社团章程一旦制定出来,就必须要求每个成员无条件遵守。在社团章程的制定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会行使民主权利、享受主动参与带来的尊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协调自己与其他组织成员的观点,相互合作,学会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共同促进社团发展的过程中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社团章程的制定过程就是学生民主参与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学会制定规则,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养成依法守法办事,遵守社会规则的过程。学生制定社团章程关键在于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要学会制定规则,协调与他人的不同观点,养成规则意识。二、推行社长责任制,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团氛围社长是把握社团航向的舵手,学生社团活动是否活跃,发展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长的能力。社团骨干力量对社团成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只有先选举出强有力的社团骨干,才能保证社团的有效运转。在社团内部管理上做好分工协作,明确职责要求,加强对整个团队的管理以及对全局的调控,调动更多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通过制定社团章程,明确社团的组织结构和社长选举办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真正有业务技能、有组织管理能力、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同学选举出来,担任社团主要职务。根据社团章程选举社长,关键在于选举的程序和过程,让学生在社团内部选举参与过程中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的民主的体验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既可以感受到民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也同样必然会体会到民主意识下的挫败感。同时,学校要对社团骨干进行定期培训,增加社长在一起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此外,通过开设培训班让社团骨干认真学习社团经营的基本理念,学习社团运作、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在实际工作中,社团指导教师要对社长及时跟进指导。把学生推向舞台,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营造以学生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