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中的团队凝聚力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团队凝聚力的现状及缺失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途径和培养方法。关键词:社团凝聚力缺失培养一、团队凝聚力的概念及现状1.团队凝聚力的概念。团队凝聚力是团队生存、企业发展的灵魂,它是一种精神信仰,亦是整个组织发展、生存的支柱,其不仅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意识,甚至对团队的管理产生起着重要作用。中外的企业、组织,都对团队凝聚力有一定的重视,它也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首要条件。“团队凝聚力”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他将团队凝聚力论述为,是团队留住团队成员的总影响力。尽管中外学者关于团队凝聚力具有不同的界定,但共同之处都是一种引导团队成员承担团队持续地、更好地发展的精神。2.团队凝聚力的现状。第一,表现为团队意识薄弱,注重个人利益。现在的大学生以80、90年代独生子女居多,在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一是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在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之间往往选择前者;二是蛮横自傲,忽视他人,不注重队员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感情培养和互相交流沟通。第二,表现为情绪过度怠慢,欠缺规范意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课外生活品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团队管理中总是与管理者意念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同学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出现抵触情绪,表现过度怠慢;二是部分骨干人员本身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能给他人做好表率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团队骨干都不能正其身,何谈团队精神,何谈团队凝聚力。二、团队凝聚力的缺失原因1.日益增加的社会阶级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迈进,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人民生活可以说是地覆天翻的变化。然而,其中潜在的贫富差距使人们的价值观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受到影响,价值取向扭曲,具体地表现在高校大学生的身上就是“个人主义”、“金钱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想,致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扭曲。凡事以自我利益为重,以金钱价值衡量,在团队中缺乏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经常做出不利于团队的事情,大大阻碍了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稳固。2.德育教育中存在本质缺失与不足。21世纪中国教育进行改革,高校开始扩招,这一做法可以大大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直线上升,然而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师结构并没有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致使大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针对性、时效性、推广性、参与性不强,空洞说教,注重形式,不能有效地、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不利于学生加强团队意识,进一步参加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管理工作。3.外界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影响。首先,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充满竞争意识;其次企业也由以前只凭专业知识功底、成绩录用人才的方式转变为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优先录取的选聘模式,导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社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等存在着竞争,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但竞争必然存在功利性,这使得队员之间、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敬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不利于团队、集体的凝聚力形成。三、培养团队凝聚力的方法及对策1.强化骨干素质,以人格魅力凝聚人心。作为社团的骨干成员,其个人基本素养直接关系到团队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建设。社团骨干在思想上应该积极要求上进,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培养先进的社团精神,在工作中要以良好的态度为同学服务;培养集体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以自身实际行动为社团凝聚力的建设做出贡献。2.举办特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锤炼团队凝聚力。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团队实际情况,在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需求以及生活行为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弥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团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