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之馆本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阐述以及对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博物馆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期准备和实施形式方面加以归纳和探索,提出可行性方法和观点。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青少年馆本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对国家都应具有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表现为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有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青少年肩负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意识形态和对国家的情感是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直接且较为单一,而进行社会教育的实施体则丰富多样,更趋于复杂。目前在社会教育中,对爱国主义教育起最直接作用的就是博物馆。《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总则中第三条明确表示“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可见我国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博物馆的办馆宗旨。有些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本身就紧密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如伟人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而有些博物馆从其名称或展品展项设计来看,虽侧重知识的教授(如科技馆、昆虫馆等),但也肩负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本文立足于博物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探讨针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做的前期準备及可行方法。一、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要进行针对青少年的教育,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这一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独立性和社会性[1]。(一)其独立性表现在青少年已经不是一味地接收老师、父母等给予的知识或思想的灌输,而是开始自我认识,通过对自我情感、情绪、能力等的内在观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对事物也逐渐产生两面性的批判认识。(二)其社会性表现在他们的关注点不仅局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在与校园或家庭相关的事物上,而是对社会或热点问题更加关注。青少年时期本是认知的黄金时期,随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身处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每天有各种的新闻和热点充斥在他们身边,交叠更新,使其耳濡目染,让他们比以往的青少年人更快速地剥离象牙塔,接触社会。伴随着社会性的发展,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的选择也日益增多,许多人伴随一生能坚持长久的喜好都在这一时期萌芽或形成。综上看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对知识的理解和汲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自我的认识开始步入主导地位,会不断探寻自身与他人、与环境及与世界的关联,形成一定评价,这种评价为日后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他们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会衍生出新的视角去观察判断,所以博物馆教育从业者要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保持原有优良教育方式的同时,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发挥博物馆的优势和特长,在青少年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或直接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其三观的形成。二、博物馆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期准备(一)博物馆在设计规划时需将青少年受众考虑其中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在其筹备建馆之前,会对本博物馆的办馆的宗旨、开馆目的、社会教育意义等做详细的思考和论述,根据其宗旨对展品展项的陈列有相应的设计和规划,最终使观众参观感受达到设计期望。如果此博物馆的参观受众中部分乃至大部分为青少年,则在博物馆设计建造之初就应将青少年受众实实在在地考虑进设计之中。如博物馆的展示阐释要偏重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或关注点,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等。(二)博物馆的设计规划时要将爱国主义教育需求考虑在内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建造特定的教育空间,以适用于特定的教育仪式。对于伟人纪念馆、烈士陵园、党史教育基地等博物馆来说自然处处带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但对于如科技馆、昆虫馆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