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美苏争锋与新兴力量的崛起1.用示意图解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之间的关系。2.运用表格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注意以客观的角度认识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特别是美苏、美日关系的演变;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冷战”、“欧洲一体化”、多极化趋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考试内容考核要求1.美苏争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2.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2)表现项目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二、“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经济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得到恢复。(2)现实需要: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使欧洲得到稳定与发展。(3)政治基础: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奠定了欧洲统一的政治基础。2.进程(1)经济一体化时间进程目标1951年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政治一体化①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②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③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加强,防务合作加快。[思维点拨]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欧共体成立后,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多方面合作,实力大大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三、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背景(1)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纳赛尔的推动。2.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主张(1)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2)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历史认识]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结盟运动并非绝对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个大国结盟,不参加美苏争霸。不结盟运动本身就是第三世界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而结成的一种联盟。[重点精讲]不结盟运动的特点(1)其队伍和影响迅速扩大。(2)矛头由初期指向新老殖民主义转向集中反对霸权主义。(3)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到经济领域。(4)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格局的一种冲击,从客观上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主题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探究点1杜鲁门主义史料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我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思考史料中的“外来压力”指什么?“美国的政策”又是指什么?反映出美国怎样的战略目标?答案“外来压力”: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的政策”:遏制共产主义,开始实行“冷战”政策。战略目标:称霸世界。探究点2马歇尔计划史料下图是1947年我国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