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一、课程标准:知道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危害。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开始的标志。二、课程目标:A.知识和能力:(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2)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讲解,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进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B.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林则徐的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败、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三、教材分析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开始了。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分为三目。第一目“虎门销烟”讲战争发生的原因;第二目“鸦片战争”,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第三目“战火再燃”,概述了起因、经过和结果。四、学情分析本课没有突出军民反抗的事迹,因而引导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重点,这符合高中学习的要求。但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五、教材重点与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2、难点:认识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六、教学法1、教法:(1)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3)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堂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2、学法:(1)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比较法:通过比较来更深一步认识理解历史问题。(3)历史场景重现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设计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北面碑文的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北面篆刻着毛泽东题词,周恩来题写的碑文。最后一段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为何要上溯到1840年,我们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1840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什么特殊地位?这一年又发生了什么?设计思路:以情境诱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1840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出新课。二、讲授新课1.重现历史(1)问题情境一,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