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本课学习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1.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比较。2.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问题探究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春天的信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历史比较春天的硕果“双百”方针的贯彻: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之争、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情景再现影视赏析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二、知识梳理1.“双百”方针的产生背景:1956年,改造完成,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内容:1956年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是提出在工作中,实行“”的方针,“百花齐放”是指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是指在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成果:①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文艺创作的题材、风格得到拓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例如:老舍的话剧《》,郭沫若的历史剧《》杨沫的长篇小说《》等。②在音乐、戏剧、美术、电影艺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③学术氛围也空前活跃。2.曲折发展原因:扩大化特别是“”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问题,甚至甚至上升为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利益。表现: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艾青的寓言诗《》,昆曲《》和电影《》《早春二月》等,都受到了政治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界“百花凋零”。3.文艺的春天原因:“”结束后,文学艺术和清算了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要为服务,为服务。“”方针得以恢复。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以“”“”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新发展:文艺重新繁荣,“文学”、“文学”等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影视、诗歌、戏剧等争奇斗艳。学术、科学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3.经验教训: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三、知识巩固1、对党的“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B、大力提倡自由争论C、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D、尽适用于文学艺术界2、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①科技领域②军事领域③文艺领域④金融领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前提是A.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C.国家发展经济和文化的需要D.改革开放以来4、“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C.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矛盾D.克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5、“双百”方针的提出反响最强烈的是A.工农群众B.城市人民C.知识分子D.民主人士6、从《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长篇小说的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①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斗争②反映社会主义新貌③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7、文艺应该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应该坚持以下哪些方针?①百花齐放②推陈出新③洋为中用④古为今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9、“双百”方针遭破坏的根本原因是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文革”的开展C.“左倾”错误的影响D.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看待10、下列不属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是A.克己奉公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经世致用D.循规蹈矩11、“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