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新人教版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3、概述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4、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高考说明:(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自学: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2)表现:人物林则徐魏源成就编译出《》《》等资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编纂出《》,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阐述了“”思想。地位林则徐成为第一人。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有着启迪作用。带动了世界知识点书籍的出版。难点激活: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的特点:在西方的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以学习西方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识和重新认识世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张未能实施。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结束后,清政府出现了的形势。2代表人物:、、等。3,。主张:他们提出“,”;“”的思想。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5.(1)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开设了一批。(2)迈出了中国的第一步。易错易混: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异同点: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相同点二者都是从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阶级:二者都主张先进的和,以维护。不同点主张“”即抵抗外来侵略;主张“”,即维护,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也含抵御外侮的意图。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早期维新思想人物王韬,郑观应等主张经济:文化:政治:局限性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3.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主张康有为撰写《》从根本上动摇了、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梁启超发表《》,抨击的危害和,宣传、、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主张,王侯将相是。(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4.影响:(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主张,提倡,起到了的作用,促进了。(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维激活:维新变法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产生的作用?(1)在政治制度上:它企图通过变官制而实现君主立宪制。(2)在经济秩序上:它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伦理;(3)在思想文化上:它开始了科学与民主的启蒙;(4)在国民素质上:它启动了人的现代化过程;(5)在社会建构上:它引发了现代社团活动和意识。戊戌变法虽只推行了103天,但就其历史价值和实际意义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第一次较为全面的开启现代化的尝试。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海国图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湖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列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夷语……”材料二:曾国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主者权得齐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请回答:(1)材料一中“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2)材料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列举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