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历史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新中国不同阶段经济特征。【学习内容】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剧变,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主要内容:党的不能动摇;胆子要大,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计划还是,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3)历史意义:南方谈话对推进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召开(1)召开: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搞上去。(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的步入一个新阶段。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方针:1993年11月召开,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决定。(2)内容①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作用。②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制度。(3)意义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具体化。②推进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2.完善——中共十五大(1)召开:年9月在北京召开。(2)内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提出新论断:为主体、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意义:十五大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1.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经济成分1978年1987年全民所有制企业77.6%59.7%集体经济22.4%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为05.6%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②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前15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摸着石头过河”C.“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5.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6.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