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历史《鸦片战争》导学案新人教版【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上。难点: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三、板书设计:逆差顺差顺差逆差英:海外市场中:闭关锁国正常贸易鸦片战争禁烟运动第一批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政府拒绝列强提出修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公元1997》。问题设计:这首歌曲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愿望?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是啊!正如歌中唱到的“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一个世纪的沧桑,一个世纪的企盼,香港是中国近代历史耻辱的第一块印记。收回香港、雪洗国耻,是几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不灭的理想。歌中的企盼,如今已变成现实,香港已经回归十年并发展得更好,但当年香港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今天,鸦片战争这一课将回答这一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去翻开1840年那段沧桑的历史。(二)讲授新课:一、虎门销烟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问题设计1:同学们,讲到战争,我们首先要了解交战的双方,那么这场战争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发生的?英国和中国相距万里,英国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在学生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巡视指点。2、虎门硝烟教师给学生解释“出超、逆差”等概念。入超即是入口大于出口,而出超即是出口大于入口。)当时中国的经济还处于古代封建社会经济时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什么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不需要或很少进行交换。英国向中国输入的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市场。而中国的茶叶、生丝和药材在英国却大受欢迎。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竟向中国走私鸦片。下表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的情况。鸦片到底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看一下林则徐的奏稿。“(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鸦片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生:军队腐化,战斗力减弱,国家财政困难。(根据材料作答)师:正是由于鸦片对中国的危害甚大,林则徐奏请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英美走私贩的鸦片。就是我们上课前看的电影片段。英国政府闻讯,决心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这里,同学们必须注意一个问题。虎门硝烟只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