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3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学习过程:一.时间: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古代两座文化高峰:和。(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是。)二.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百家”:是泛指,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杂、名、纵横、兵、小说家等。“争鸣”:指思想家按照各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社会作出解释,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发表见解。三.原因经济:崩溃,经济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衰微,各国纷争的局面促进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阶级关系:__________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文: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四.代表学派(一)、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瑰宝)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家、家、儒家思想。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等)德治(为政以德)。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讲求教育方法。文化传承:编定《诗》《书》《礼》《易》《春秋》,统称“”。其言论被其弟子收录为《》。2.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亚圣”继承发扬孔子学说:提倡(思想核心)、3.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天人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二)、道家1.老子:长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面对这一切,他消极悲观,提出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他所向往的这种理想社会,实际上不过是保留着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社会。这显然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没落阶级的消极思想。处事方法:哲学:核心: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规律(朴素辩证法);政治:对人类社会抱着的态度“”、“”社会。2.庄子: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哲学):“”乃世界最高原则;宣传。(1)宣扬天道与;(2)崇尚,追求精神自由。(三)、法家1.代表人物有:、、、2.法家改革思想特点社会根源。3.李悝变法李俚变法:(1)奖励耕战:推行“尽地力之教”;创立“平籴法”;推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2)实施严刑峻法: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3)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4.商鞅变法的内容:(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等级。(2)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3)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4)实行重农抑商政策。(5)实行编户制和连坐告奸。(6)燔诗书,明法令,以吏为师。5.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1)他主张“”、“”、“”三者糅合为一,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还主张、、、。(3)法家用、论述改革的意义,这种改革的思想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4)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知识的真伪,对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6.在变法的政治实践中战国法家逐渐形成了、、派别。(四)、墨家墨子: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1.墨家的基本主张:墨家学说主旨:“、”,与儒家的、主张针锋相对。提出“”、“”、“尚同”“节葬”等,讲求。2.墨家贡献主要集中在和方面的贡献:(1)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是“三表”法:、、。(2)提出、的观点,建立“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3)通过类比的归纳形式来说明万物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3.墨家学派的发展:(1)墨子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