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的四个层次(经典的体会心得)VIP免费

学习的四个层次(经典的体会心得)_第1页
1/6
学习的四个层次(经典的体会心得)_第2页
2/6
学习的四个层次(经典的体会心得)_第3页
3/6
学习的四个层次(经典的心得体会)阅读的四个层次:1,激发阅读兴趣;2,培养阅读能力;3,加强思考意识;4,做到学以致这四个层次,从微观上看,有时完全是叠加在一起的,阅读的四个层次。比如大人给孩子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注:一本图画书,讲鳄鱼很害怕见医生,而医生也很害怕见鳄鱼这样的病人,彼此害怕着完成治疗的故事)——1,大人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书上原来有这么有趣的故事。2,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用图画协助,让不识字的孩子轻易把妈妈讲故事的声音转换为自己脑海里的画面。3,孩子会思考。鳄鱼和牙医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可怕的也没那么可怕,牙医怕鳄鱼,其实鳄鱼也怕牙医。4,做到学以致用。如果牙齿不好,就得去看医生,我还是乖乖刷牙吧。但从宏观来看,以孩子的成长、甚至以人的生命历程为时间段来观察,这四个层次应该是递进的关系。第一层次的激发阅读兴趣,对孩子来说,可能功效最大的是口头文学。比如爸爸妈妈讲的故事、爷爷奶奶念的童谣等等。(跑题一下。口头文学可以说是一切文学的母体。但开始被学者关注、研究,还是近些年的事,其重大价值与意义还有待继续挖掘。)一旦得知这些有趣的事物书里还有很多,书就对孩子产生了最初的吸引力。这里要指出一个误区。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童谣、儿歌往往比古诗词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因为古诗词虽然朗朗上口,但内容对孩子而言还是偏艰深。童谣、儿歌同样有韵律,内容更第1页共6页贴近于孩子。江苏海门的一位叫沈红萍的年轻妈妈,就是童谣、儿歌的受益者。她清楚地记得:有很多妈妈热衷于教孩子背诵古诗词,以在亲朋面前表演背诵多少诗词为荣。而她在女儿两三岁时,给女儿选择了童谣和儿歌。女儿又念又背,乐得不亦乐乎,非常顺利地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第二层次的培养阅读能力,则主要是指自主阅读的能力。这一点上,发达国家依然走在我们的前面。据报道,美国2-3岁的孩子较普遍地开始了自主阅读。这和欧美对儿童的研究分不开。他们对孩子的心理有了充分了解,所出版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童书,结合了读与玩的特点,孩子能被书吸引,也能借助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了解书中的内容。中国孩子的自主阅读年龄,要晚得多。在起码一半的中国孩子,是不会自主阅读、缺乏阅读能力的现状前,中国孩子能够小学阶段开始自主阅读,就已经很不错。据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孩子自发喜爱读书的最佳年龄,一般在7岁至12岁之间。在此之前,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也难以咀嚼出书的真正好滋味,在此之后,又有太多成长的困惑缠绕,需要更多时间去解决切身的问题。因此,自主阅读处于起步阶段的孩子,最好大人能提供的是一些轻松、幽默、浅显、贴近孩子当下生活的作品。此时选择图书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好读。第三层次的加强思考意识,是对书籍的真正消化。此时的图书,要注重在好读的基础上,更强调耐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著”。相比较而言,中国父母对阅读名著还比较积极。但盲目的积极,往往变成过犹不及。有的大人,热心于向孩子索取要么书面、要么口头的读后感。孩子读完一本书,第一时间就是问:感觉怎么样。希望孩子头头是道地说清楚。第2页共6页我想问这些大人。你吃到一道可口的菜,你除了拍桌大赞一声“真好吃”之外,你能立刻像洪七公一样,分辨出一块条肉里的四小条肉分别是什么吗。如果你每吃一道菜,厨师都殷切追问“感觉怎么样”,你还能安心吃下去吗。。书是粮食。阅读和吃饭没什么两样。如果你不能,就别强求孩子能。这样的提问,只会干扰阅读。有的大人,热心于引导孩子思考后得到“正确答案”。这样的大人表面看似乎比第一种要强,因为他们还会“引导”。但我认为,这样的大人比第一种更可怕。人的口味不同,喜爱的滋味千差万别。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正是这个真理。对于书籍中大是大非的问题,需要大人们当头猛喝一声、毫不含糊地指明积极的方向,这的确需要“正确答案”。但童书中,此类原则上问题比较少。更多的问题,只是作者不同立场不同、只是孩子从中感受的滋味不一。这种情况下,爱护孩子的思考,比得到任何“正确答案”更重要。哪怕孩子思考后的答案和通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习的四个层次(经典的体会心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