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本章测验(湘教版选修2)一、单项选择题1.海啸发生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部,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①我国海区大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由于海啸一般是发生在比较狭窄的海湾地区。我国东部海区大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不利于海啸的形成。另外,我国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所以我国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故该题选A。答案A2.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①陆地上的农耕业②偶发性的油轮泄漏③铺设海底电缆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⑤港口工程建设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铺设海底电缆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不会造成海洋污染,渔场休渔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答案C3.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海洋污染的是()。A.日本水俣湾事件,导致100多人中毒死亡B.核电站排出冷却水进入海洋,造成海洋生物减少C.油轮泄漏,海鸟大量死亡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解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并没有损害海水的正常使用价值或降低海洋环境质量,因此不属于海洋污染。答案D4.有关海啸的正确说法是()。A.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促使深海区增水高度大于沿海地带B.海啸波属于机械波的横波,促使海水质点产生升降运动C.海啸灾害属于海洋气象灾害D.越洋海啸的能量损失很大解析海啸波波长大于海洋深度,深海区波引起的振动幅度不大,当波传播到沿海浅水区时,由于长波能量的释放,使沿海海水迅猛增高,海啸由于传播的波长很大,能量损失较小。答案B“”下图是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受台风影响的次数)。读图,回答5~6题。5.据图中信息可知()。①热带、亚热带海区是台风产生的主要区域②当台风位于上海东部海域时,上海的风向为西南风③大西洋海域没有台风发生④菲律宾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产生于26.5℃水温以上的区域,即低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四大洋中只有北冰洋没有台风产生,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占36%。答案D6.关于台风灾害和减灾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和降温引起②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③对台风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当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④到目前为止,人力无法改变台风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也无法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暴雨、风暴潮引起的。到目前为止,人类改变台风大小和风向的能力较弱,但可以通过利用气象卫星及雷达等先进科技来加强对台风的监测、预报,从而提前做好准备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答案B7.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B.胶州湾C.长江口D.珠江口解析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居民洗澡、洗头、洗衣的频率较北方城市高,排放的有机物多,再加上珠江口纬度低,海水温度高,更有利于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大量繁殖。所以珠江口最容易发生赤潮。答案D“”“联合国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联合组为海洋污染下了一个定义: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有害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造成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环境优美程度等有害影响。据此回答第8题。8.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是()。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生活污水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C.石油污染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造成污染解析海洋污染物从排入量来看,工业废水是最大的。随着海上作业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扩大,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威胁将更加厉害。答案C9.关于海洋环境问题,有以下叙述:①人类在海岸带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