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联系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成因及结果。知识点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原因(1)内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④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概况: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2)行业①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②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3.特点(1)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结构: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地位①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②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预习评价】1.(判断)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2.(思考)广告词:今有烟二种。一种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实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矣。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试答: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兴起及“实业救国”的思潮。知识点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①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促进政策及措施。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③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币制改革”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表现①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②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2.官僚资本的膨胀(1)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2)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预习评价】1.(判断)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增长创历史最高记录。(√)2.(思考)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答:防止白银外流。知识点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原因(1)内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②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③苛捐杂税: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2)外因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②中国外贸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2.表现(1)抗日战争中,沦陷区民族工业遭毁灭性打击,大量民族企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预习评价】1.(判断)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并形成独霸局面。(√)2.(判断)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大量民族工业内迁。(×)3.(思考)解放战争时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的政府政策是哪一项?试答: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图示巧记】一战间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易错防范】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中国的面粉业和纺织业等迅速发展。但是,欧洲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只是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政治、经济势力并没有真正退出。同时,欧洲以外的国家,如日本、美国则乘机扩大对华侵略。【图示巧记】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图【历史概念】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是在中日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以“自救救国”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