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宰予(yú)徜徉(tánɡ)踌躇满志(chóuchú)B.凛然(lǐn)荒秽(huì)根深蒂固(dì)C.拂拭(fúshì)数罟(ɡǔ)奸相佞臣(nìnɡ)D.秕糠(bǐ)庠序(xiánɡ)瞠目结舌(chēnɡ)解析A项中“徜”应读“chánɡ”。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B.为丛驱爵者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B项“爵”通“雀”,C项“辟”通“僻”,D项“颁”通“斑”。答案A3.在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C.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D.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解析D项表“众”之意,其他为兼词。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C.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D.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解析A项,文章,古为花纹、色彩;今为单篇不长的作品。B项,天理,古为天然的纹理、生理结构;今指天然的道理。固然,古为本来的样子;今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C项,规矩,古为圆规和曲尺;今指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答案D5.下面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我知之濠上也。B.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C.天下莫柔弱于水。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解析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答案B二、(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选自《论语·卫灵公篇》)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而不党党:为了私利互相勾结。B.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发扬光大。C.君子病无能焉病:疾病。D.吾见蹈而死者矣蹈:踩。解析病:担忧。答案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虽得之,必失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王笑而不言D.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析B项“虽”都是“即使”的意思,A项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用”的意思;C项第一个“而”是“但是”的意思,表示转折关系,第二个“而”是表示修饰关系;D项第一个“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是“动词之后,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答案B8.下列对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