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周次第八周年级、科目七年历史教学时间课型新课第(1)课时1授课人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忽必烈建立元朝、水陆交通的发展、中外交往等基本史实际。过程与方法: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概括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学习重点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学习难点行省制度预习准备通读课文,把本课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教具学具挂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一)预习导学一、蒙古的统一统一蒙古,年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形势:蒙古军队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就是元世祖。(2)年元军占领临安,灭亡。后来统一全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元英雄)2、元世祖时期的经济发展(1)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种植;(2)为了,开凿两段新运河,使粮船从直通;还开辟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3)商业繁荣——大都元朝,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在元世祖时来华,在《》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三、元朝——制度1、目的:2、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朝。)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今台湾)。(二)自学⑷简述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你能解教师指导,小探究合作交流释它的意思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精神?2、阅读课本68—69页⑴元朝的水路运输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描述下运输的路线吗?⑵读69页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元朝政府是怎样对全国进行有郊管辖的?⑶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①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③黄河流域的()、()与汉族融合④新的民族——()形成。组长组织完成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三)交流展示深化感悟老师的问题:如何理解战争、统一和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拔。(四)达标测试1、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①统一蒙古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下列历史人物实现国家统一的是()A、赵匡胤B、元昊C、铁木真D、忽必烈3、元朝商业繁荣,其中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是()A、长安B、泉州C、大都D、杭州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5、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是在()A、西汉B、东汉C、唐朝D元朝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元朝时形成的一个人新民族是()7、“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适时点拔。反映了元朝()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B、文化事业发展C、中外交往频繁D、民族融合发展8、元朝大力发展海运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B、方便皇帝南下游玩C、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五)总结巩固延伸拓展(链接考点)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效果(六)课后巩固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你认为毛泽东的评价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2、元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3、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什么作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4、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