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2.难点: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一、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2.“两积”(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4.“拗相公”王安石(1)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2)王安石在上书宋仁宗的《言事书》中提出了“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3)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图解示意]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危机加深二、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1)内容①青苗法: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②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③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④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2)作用: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1)“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2)强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3)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3.选才育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措施内容作用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以经义策论考试取代诗赋词章取士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选官制度批评“恩荫”弊病,要求择优录用学校教育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官[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37第一个方框内的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提示】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其目的自然在于救农户之急,以达到抑制兼并的目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地主豪强的盘剥。(2)阅读教材P37第二个方框内的材料,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提示】保甲法实行主要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维持治安,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节省军费开支。三、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新法的局限与变质1.变法的局限性(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2)王安石变法因执行不善而加重贫苦百姓的负担,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2.新法的变质(1)1085年,宋神宗去世,新法被逐步废除。(2)宋徽宗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聚敛钱财,变法原有的精神被完全改变。[深度点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这是其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②宋神宗去世后,反对新法的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③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探究点一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史料解读史料一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临川先生文集》史料包括三部分:①不对人民增加赋税;②提倡节俭“生财”;③发展生产以“取天下之财”。史料二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商人的要求……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