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实验一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加速度.3.会利用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要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热点一刻度尺的读数【典例1】如图1-4-1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纸带中的计数点0、1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0、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2、3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图1-4-1解析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计数点0、1之间的距离为8.9mm(9.0mm也可),若读成8.90mm或9mm都是错误的;0、2之间的距离为19.5mm,2、3之间的距离为12.5mm(32.0mm-19.5mm).答案8.9(9.0也可)19.512.5刻度尺的读数应注意(1)刻度尺读数时要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眼睛正对刻度线读数.(2)毫米刻度尺的精确度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变式跟踪1】图1-4-2“”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图1-4-2①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②图1-4-3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t2图线(x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1-4-3解析①1cm+1mm×2.0=1.20cm.②加速度的一半,a=m/s2=0.467m/s2,所以加速度大小a≈0.933m/s2.答案①1.20②加速度的一半0.933“”热点二用纸带法测速度、加速度【典例2】[·山东卷,21(1)]某同学利用图1-4-4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甲乙图1-4-4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解析①从计数点1到6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2.00cm,在6、7计数点间的位移比5、6之间增加了(12.28-11.01)cm=1.27cm<2.00cm,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7之间.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5==m/s=1.00m/s.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4==m/s=0.80m/s.根据v5=,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6=2v5-v4=(2×1.00-0.80)m/s=1.20m/s.③物块在计数点7到11之间做减速运动,根据Δx=aT2得x9-x7=2a1T2x10-x8=2a2T2故a==≈-2.00m/s2.答案①67(或76)②1.001.20③2.001.利用纸带判定物体运动的性质(1)若x1、x2、x3…基本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利用x1、x2、x3…可以计算出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物体的位移差x2-x1、x3-x2、x4-x3…,如果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可以判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计算点间的距离计数点间距离的给定有两种:相邻点间距离和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计算时后者要先转换为前者,如图所示.3.常见错误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时,常见的错误有:(1)误认为T=0.02s,没有注意到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几个点没画出.(2)没有进行单位换算,图中各数据的单位都是cm,应当换算为m.【变式跟踪2】(·淮阴中学测试)在研究某小车运动状态的实验中,如图1-4-5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为依次打下的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图1-4-5(1)由纸带可以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