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绪论§1.1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与社会关系,自然辩证法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研究对象: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科技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3.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4.学科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马哲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具体学科的纽带。自然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1.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发展一、前史1.古希腊自然观:直观性,思辩性,猜测性。(1)爱奥尼亚学派;(2)亚里士多德目的论自然观(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2.近代机械自然观: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传播1.机械自然观的破产(“六大突破”):“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赖尔,对立于居维叶的“突变论”)、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尿素的人工合成。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1)创立: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标志: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产生原因: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理论斗争的需要。(2)发展: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拓宽,研究内容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①、汤浅光朝:“科学中心转移”: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②、1956年,C.P斯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③、贝塔朗菲。§1.3自然辩证法的教育功能一、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①、完善知识结构;②、学习科研方法;③、发展理论思维。二、加强责任感,形成优良品德:①、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道德。三、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质。第二讲:系统存在观§2.1自然界存在的系统方式一、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1.系统定义: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特点,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物质是一个系统。2.组成:要素—组元;关系—纽带;结构—结合方式;功能—独特标志;环境—外部条件。二、自然系统的辩证关系(一)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1.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2.自然系统与要素相统一:-2-(二)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1.结构决定功能: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2.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自然系统的功能对结构起重要或决定性的作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结构分析、要素置换、组合创新、功能模拟、黑箱辩识等方法的本体论基础。(三)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1.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系统对环境的作用: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是自然系统客观存在的基本关系,这些基本关系是系统方法科研的本体论基础,也是进一步讨论自然系统演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总结:整个自然界,从微观粒子到宇观天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原生物到人类,无一不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系统。三、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类型(一)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1.整体性(P55)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是于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2.开放性(P53)系统的开放性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任意一个物质系统都会向其所处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而环境也对物质系统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3.动态性(P54)自然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层次性(P56)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二)自然系统的基本类型1.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物质能量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2.从人对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