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课时1班级四年级编写者江峰一、教材内容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第2课。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从而形成了风。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关于风的形成的原因学生的前概念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这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风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能从小关注生活中的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科学知识,关不断的探求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法,观察法,小组合作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1)硬件环境:多媒体控制系统(2)软件环境:windowsXP2.教学环境教学课件,相应的图片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引入新课二、新课1、谈话:同学们,天冷或者天热我们都有反应。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2、大胆假设: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空气是流动的,我们就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学生回答,知道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与人有相似之处,因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复习旧知,为新课学习做铺垫。温故知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同时要有科学依据,使孩子们养成想象要合理的好品质。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热空气的流动。渗透事物都是在发展2/3(一)、研究热空气的上升原理。1、谈话:没想到吧,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2、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3、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流向哪?4、提问:能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吗?5、实验: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6、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呢?实验说明了什么?7、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8、探究热空气为生么会上升。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实验:P6。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纸杯会上翘?点燃火柴后,是纸杯力的空气变热,热空气笔通体积的冷空气请,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动纸杯上升了。课件演示:孔明灯、热气球:你知道它们是谁发明的?利用了什么原理吗?(二)、研究冷空气的上升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呢?2、实验:P7,观察实验现象。12、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13、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三)、探究风的成因。1、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风湿怎样形成的?2、观看教材P8插图。3、课件演示:风的形成。4、小结: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书上。学生小组实验,观察现象,汇报。学生回答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学生实验学生汇报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学生回答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同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懂得运用知识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复习旧知,为新课学习做铺垫。温故知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3/3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气球孔明灯七、教学反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