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作者及工作单位河北师大附中高新校区安喜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方式是开放互动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启发式教学原则,特别注重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更明确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立足“共享式”师生关系,采用“讲授、提问、点拨、讨论、演示”等多种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典型现象入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创设情景激学导思——设疑探究引议释疑——迁移拓展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探究、讨论问题,使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1、在教学理念上,本课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学生“成功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依托,立足“共享式”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2、在教学风格上,遵循本人一贯的追求,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取向,以愉悦为保证”,让学生在“愉悦”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悦”,真正体会到“学”的快乐,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3、在教学手段上,结合预习导读提纲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于“无疑处”有疑,于“无话处”有话,于“习以为常处”发现不寻常的事物,可以提升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传递功能,充分利用其素材资源和操作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分解、降低教学难度,达到助学促学的目的。☆教材分析新课标对第四课教学规定是: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本框题是在明确第一框“世界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物质的固有属性和规律,其逻辑结构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时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本框内容知识点较多,且易混淆,课堂教学的设计倾向通过辨析、探究和练习突破重难点。☆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初学哲学,学习兴趣较高;但普通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将哲学概念与具体生活中的概念相混淆.我校高中学生多来自县区,其学习成长环境不尽人意,导致许多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较狭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作为当代的高中生,其求知欲和上进心呈逐渐上升趋势,学习哲学知识的兴趣较浓,可塑性非常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其通过实例感受从具体到抽象,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体会从抽象到具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2)过程与方法利用预习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通过分析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本框教学中心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就是要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教学难点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