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物流的联系农业物流是维系农业产业化的纽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广大农户,其导向是市场。而在联结主体(农民)与企业之间,物流作为纽带不可或缺,等于说是物流连接了生产和销售这两个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离不开主体的推动。同时发展现代化农业也必须以市场为龙头。目前,农业生产相对分散,农业物流有利于加强农民的市场化参与度农业物流包含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之中。无论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需求还是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销售,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备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又构成了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理所当然应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消费过程中的农业物流的产业化。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意义减少农产品流通时间和流通环节。在农业产业化中背景下实施现代物流管理,将有效地减少农产品由产出地到销售地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由土地到加工企业之间的流通环节,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实现物流增值。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通过现代物流系统建立,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对一直接,从而使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让生产、进货与之同步。促进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现代物流管理加强了供应商和客户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从而加强生产者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的及时性,按照市场具体变化来针对生产。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管理,将促进农民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的及时性,从而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加强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的联系。传统的农业物流通常是分散进行的,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可以与现代农业物流行业相合作,更大范围和限度的将农户聚集到农业产业化的体系之中,同时通过物流管理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从而实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双赢。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农村的就业领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良好途径,将农村相对剩余的劳动力组织到农业物流行业的发展中,不仅降低了物流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可增加了农民收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中农业物流发展现状众所周知,河南是农业生产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粮食产量逐年递增,201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5772.30万吨,较去年增产1%。河南粮食的产量的不断增长,为其农业物流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目前其农业物流供应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由农产品、饲料生产企业的供销部门为主体形进行自营的物流模式;(2)由供销系统中的农资企业、农业系统相关部门或者企业为主体进行农业物流供应的模式;(3)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有关储运企业、批发商为主体,供应到零售商再到生产者的物流模式。其中,第三种模式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农业的年物流中,生产资料所占比重约为61%,农副产品占37%,生活日用品仅占2%。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物流品种多、数量大显而易见。目前河南省的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其发展现状如下:农村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近年来,河南省农村物流中的所有制结构越发多样化。据调查显示,国有约占6.48%民营约占49.25%、集体约占5.31%、股份制企业各约占38.95%显然,目前河南省的农业物流企业的主导是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目前,农业物流生产的主体依然是农民和相关农业生产企业,但农业供应物流与销售物流主体逐渐丰富,例如批发市场、供销合作社等。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得到基本应用。据目前情况,河南省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相对落后,必须向一个完备的、系统的物流信息体系不断努力,从而提高物流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共享性。建造一个串联政府、市场、客户以及生产者的现代农业物流信息平台。据资料显示:条形码技术、EDI、射频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GPS、GIS、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通过等物流信息技术在河南省的部分从事农业物流的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绩效的目的。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可行性分析在农业领域降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成本,必须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想要推动农业物流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