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名师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教育的竞争,实质是教师的竞争。优秀教师是创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只有培养和聚集一大批名师,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形成教育人才优势,才能体现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要求。名师、名校长是社会公共资源,为实现名师、名校长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加快构筑区域教育人才高地,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相继建立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可以预判,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将成为我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提升骨干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新途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各地“吃香”随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优秀教师群体培养模式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受到重视。2002年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最早成立名师工作室,命名了首批名师工作室,选择优秀教师代表为领衔人。其目的是希望以此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组建优秀教师群体,发挥团队协作优势,提高高层次教师的整体水平。此后,北京、杭州、重庆、成都、昆明市等城区相继开展了“名师工作室”的尝试,并涌现出大量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北京2007年,北京西城区建立校长工作室,目的是打造知名校长和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措施。此前,包括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实验二小校长李烈、育民小学校长翟京华、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等在内,西城区共有4个校长工作室,涵盖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系统。2013年,北京西城区新增10个校长工作室,同时建立8个名师工作室。未来3年内,还将建成26个名师工作室。校长工作室的成员,均为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校管理研究成绩卓著的校长,他们所领导和管理的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绩突出并形成特色。这些校长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具备引领和培养其他学校校长办好学校以及有效促进西城教育均衡发展的能力。北京西城区校长工作室的指导校长均有书面的指导计划,为带教校长提供引领、指导和实用性咨询。同时,建立“带教校长专业发展档案”,定期对带教校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拟订进一步培养方案。成都2012年年底,成都市召开“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工程,计划两年内成立80个“名师工作室”和20个“名校长工作室”,着力于培养一批“未来教育家”。成都市教育局希望通过“双名工程”的培养机制,发挥名师和名校长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成为市内著名、省内出名、国内有名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专家,成为新的一批领军人物和“未来教育家”。两年内,成都将在全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成立80个“名师工作室”和20个“名校长工作室”。按照规定,每个工作室将由1名领衔人和2至4名骨干(优秀)教师(校长)组成。领衔人原则上由省级特级教师、市特级教师和市特级校长担任,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同探讨、协作、研究、成长。本年度,全市共有90名教师和31名校长申请担任工作室领衔人,按照个人申请、学校推荐、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首批35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12位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昆明2004年底,昆明6名中小学特级教师成为首批“名师工作室”的主人。“名师工作室”由名师和学员组成,6个名师工作室已经汇聚了60名昆明市中小学相关学科的精英?D?D学员也必须是各校中年轻有为的精英骨干,其资格可由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各级教育局审定、报批。昆明市教育局每年将为每个“名师工作室”提供5万元专项金费,并在两年后进行业绩考核,合格的名师还能获得1万元奖励。到2010年,昆明市名师工作室已经更换了三届,共培养学员245名,有的已成为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通过建立从名师到学员,从学员到一般教师的辐射圈,形成以一带十,以十促百的链状效应网,造就了一批中小学各学科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力地促进了昆明市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姿态”要高名师、名校长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通常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和校长。他们都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超的实践,拥有特级教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