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命题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全国文综,1)读右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解析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此处是岩浆的发源地。答案D2.(·江苏地理,2)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火山灰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正确选项为A项。答案A命题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浙江文综,4)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题。“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解析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是丹霞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答案C4.(·山东文综,3)右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等。读图可知,甲向上拱起为背斜,其顶部缺失说明该地先是受到外力侵蚀,甲上覆岩层为沉积岩,说明该地在受到侵蚀之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然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故D项正确。答案D(·北京文综,1~2)右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完成5~6题。5.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6.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解析第5题,山脊是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高于两侧;山谷是指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为山脊,⑤为山谷。第6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形成的,后来地壳抬升,经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将其上部岩层除去才出露。答案5.D6.C命题点三内力作用与地貌7.(·广东文综,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应是地壳运动,故B项正确。答案B8.(·江苏地理,11)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解析根据岩层形态可以直接判定①、②、③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与断层,故C项正确。答案C命题点四外力作用与地貌(·北京文综,8~9)读图,完成第9~10题。9.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10.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