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命题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山东文综,3)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在5时和20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出现了逆温现象,对流运动受阻,大气比较稳定。答案A2.(·重庆文综,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解析温室效应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增强,故B项正确。答案B命题点二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3.(·浙江文综,7)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解析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7月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明显。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两项错误。答案C4.(·山东文综,5)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完成下题。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B.9时C.12时D.14时解析图中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海陆的气温差非常小。而出现气温差异非常小的时刻应该是太阳升起后的一段时间,陆地上空气温与海洋上空气温基本相同,所以最可能的时间应该是9时。故选B项。答案B命题点三大气的运动5.(·天津文综,10)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完成下题。据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依据图中四地的位置可看出,只有乙地处于迎风岸,受风暴潮的影响最严重。答案B6.(·广东文综,4)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解析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由于焚风效应,气温升高,有利于冰雪或积雪融化,故选B项。答案B7.(·广东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解析根据洋流和信风的成因不难判断出A、D两项错误;赤潮是海水中富含营养物质,导致藻类等大量繁生而形成的,并非臭氧输送到海洋形成,故C项错误;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球表面,海洋在地球上占有大部分面积,并与陆地表面不同程度地输送着热量,造成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从而影响着大气环流,故B项正确。答案B8.[·北京文综,36(2)]读图,完成下题。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8分)解析新西兰南岛地处南纬40°~60°之间,终年受西风影响,西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答案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命题点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福建文综,7~8)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