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概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高级路面,在市政建设中广泛使用。为了铺筑坚实、平整、耐久而且抗滑性良好的路面结构,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施工质量。1、碾压式路面混凝土特点及其应用碾压式路面混凝土是以粗细级配料和较低的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以及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组成的超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经振动压路机等机械压密而形成的一种混凝土。它的水泥用量常小于200kg/m3,抗压强度等级低于C15。该混凝土具有承载能力高、抵抗和调节不均匀沉降能力强、收缩小、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另外它与水泥稳定碎石、以及其它碎石等常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抗冲刷性和抗冻性能,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中已广泛应用。它有别于常规混凝土施工,是通过振动机械压密而形成的一种混凝土基层。2、路面基层碾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2.1原材料质量控制在选择原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一)粗骨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碾压式路面基层混凝土可使用Ⅲ级粗骨料。其基本技术指标有:卵石压碎指标值小于16%;碎石压碎指标值小于20%;泥量(按质量计)小于1.5%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小于12%;(二)细骨料。应该选取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各种砂,如河砂,沉积砂,机制砂等。其技术指标一般有: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小于10%,天然砂、机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小于3%,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小于30%等。粗骨料、细骨料、砂在存放时要注意防止雨淋和阳光暴晒,同时防止灰尘污染。(三)粉煤灰。基本技术指标是:细度(45μm气流筛余量)小于45%,含水量小于1.5%,烧失量小于15%,SO3小于3%等。(四)水泥。水泥的质量较为关键,水泥进场时应出具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等。大型施工多采用散装水泥,其出厂温度不宜高于65℃。搅拌时也应控制好温度,特别是冬天,不应低于10℃。2.2搅拌和运输2.2.1碾压式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拌合物的配置不同,其搅拌方法和常规的混凝土有很大差别,特别对进料通道数量、计量精度、拌合时间以及搅拌类型加强控制。(一)原料配比。该混凝土主要考虑三个指标:易压实性,强度,可碾压性等。但是就具体的工程而言,由于使用的外加剂、水泥、粗细骨料的不同,使得其配比没有一定的指标规范。因此大型工程中,各种配料的比率都是经过试验之后确定一个大致的数据,然后在施工中不断的进行实践和修改。如对于混凝土,若不掺粉煤灰,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00kg/m3,使用42.5水泥时,最小水泥用量应在180kg/m3。而掺粉煤灰时,单位水泥用量宜控制在140~200kg/m3之间,单位胶材总量宜控制在210~260kg/m3之间。由此可见,粉煤灰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水泥用量,但是可能会增加骨料用量。(二)保证充分搅拌。因为碾压混凝土的各种配料含水量低,加入外加剂后,如果没有充分的搅拌,粗料细料、水泥等得不到充分拌合,外加剂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水量控制。各配料的含水量与气候相关较大,而含水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拌和过程中的供水量和骨料级配的准确性。(四)搅拌时间将直接影响到拌合物的质量,应根据拌合物的粘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之后再进行正式搅拌。基层碾压式混凝土的拌和楼一般采用间歇式搅拌楼,而且最短搅拌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5~20秒,单立轴式搅拌机总拌和时间宜为95~140秒,全部原材料到齐后的最短纯拌和时间不宜短于60秒。另外,根据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如水泥用量过大或砂率过大,外加剂使用不当或者掺量过大,混凝土就会产生离析而导致裂缝产生。这些裂缝既不规则,也不连贯,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还可能发展成宏观裂缝,影响施工质量。其次在施工中如果采用过大石料粒径,也容易产生裂缝。因此材料选配对施工质量很重要。并且骨料针片状含量小于12%,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含土块等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能要好。2.2.2混凝土的运输,应采用合适的自卸卡车,底盘高度和长度要合适,料斗升降性能要良好,保证与摊铺机的良好配合。在运输中应考虑蒸发失水和水化失水。混凝土出料后,送至铺筑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