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漏选2分,有选错或不答0分)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右图为一种早期的自行车,这种不带链条传动的自行车前轮的直径很大.这样的设计在当时主要是为了()A.减小阻力B.提高速度C.骑行方便D.提高稳定性3.质量m=5.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15N的作用.(取g=10m/s2)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4.0m/s2B.3.0m/s2C.2.0m/s2D.1.0m/s24.右图为某种自行车的链轮、链条、飞轮、踏板、后轮示意图,在骑行过程中,踏板和链轮同轴转动,飞轮和后轮同轴转动.已知链轮与飞轮的半径之比为3:1,后轮直径为660mm.当脚踩踏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5rad/s时,后轮边缘处A点的线速度(相对于轴)为:()A.9.90m/sB.0.55m/sC.4.95m/sD.1.10m/s5.甲、乙两船(视为质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宽为H,河水流速为v0,划船速度均为v,出发时两船相距为233H,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60°角,如图所示.已知乙船恰好能垂直到达对岸A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到达对岸的时间不同B.v=2v0C.两船在未到达对岸前相遇D.甲船也在A点靠岸6.质量为0.3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像一定是bB.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像可能是aC.物体的摩擦力一定等于0.2ND.水平拉力等于0.1N7.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静止开始匀速直线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张紧.则橡皮运动的速度()(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链轮链条后轮飞轮踏板A-2-(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8.如图,传送带与水平面之间夹角θ=37°,并以10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运行.在传送带A端轻轻地放一个小物体,若已知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0.5,传送带A端到B端的距离S=16m.则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g取10m/s2)()A.1.8sB.2.0sC.2.1sD.4.0s9.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C,与质量为m的物体A连接,A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绳的另一端和套在固定竖直杆上的物体B连接.现BC连线恰沿水平方向,从当前位置开始B以速度v0匀速下滑.设绳子的张力为T,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做变速运动B.物体A做匀速运动C.T小于mgsinD.T大于mgsin10.固定的两滑杆上分别套有圆环A、B,两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物体C、D,如图所示.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始终张紧与杆垂直,B的悬线始终张紧竖直向下.则()A.A环做匀加速运动B.B环做匀速运动C.A环与杆之间可能有摩擦力D.B环与杆之间可能无摩擦力11.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a处以速度va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a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处;今在P点正上方与a等高的b处以速度vb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b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va=vbB.va=2vbC.ta=tbD.ta=2tb12.如图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使抛出的篮球仍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方法是()A.减小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射速度v0B.减小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射速度v0C.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出速度v0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出速度v0二.实验题(12分本题2小题,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