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玩泥巴》教学设计《玩泥巴》教学设计1课题:玩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泥性,体验愉悦。2、了解盘泥条的基本制作方法。重点难点:1、充分掌握想要制作的形状、特征,使用泥土做成立体的形状。2、对造型的细致塑造。课前准备:紫砂泥、泥塑制作工具、范作图片、录音机教学过程:A、导入a、喜爱吗?在哪儿见过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壶等)b、提示课题:玩。我们今日也来玩,在家想玩吗?B、新授a、出示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b、老师出示几件范作,通过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泥巴的几种不同的造型方法:(1)、手捏法(2)、泥条法(3)、泥板法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挖空法(5)、借助它物法。c、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d、老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泥条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来感受泥性。(1)、用手触摸有什么感觉?(软)(2)、用鼻子闻有什么味道?(泥土气)(3)、用耳朵听泥土摔打的声音,感觉怎么样?(泥土很听话)e、玩游戏,竞赛看谁做的泥条最长、最快、最好。f、老师用搓好的泥条做一样东西给学生看。(蜗牛)g、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样好玩的东西吗?h、学生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舞学生大胆探究力求与众不同,可合作完成(老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C、小结a、师生一起评析部分作业(优劣作业对比,指出注意点,以鼓舞为主)模拟商品买卖,假如你去买泥塑作品,你愿买哪个?(表扬优作)那些没被卖掉的需要怎样改进。b、指导学生整理现场,清洁卫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D、课后拓展鼓舞学生回去后再和父母一起将自己的作品美化。练习设计:(1)、泥条练习。(2)、用泥条完成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和激发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装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及自己动手实践的亲身体验,感受泥性并自我解决如何使泥巴听话。如何玩出新的方法这一问题。同时,在老师的鼓舞下,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进行造型活动,并大胆发表自我感受。《玩泥巴》教学设计2一、活动题目玩泥巴二、活动目标幼儿通过和泥的过程,了解和泥需要一定量的水。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及手眼协调能力。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四、活动所需资源泥制品若干、土若干(壤土)、水、盆。五、活动过程探究活动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看一看,这些泥制品是用什么做的?(1)这些玩具是用泥捏的。(2)泥是土加上水和出来的。探究的问题:泥是怎样和出来的?幼儿讨论:怎样和泥?试一试,幼儿把土放在小盆里,自由加水,用手和泥有的水多了,泥太稀了;有的水太少,和不成团。想一想,怎样把稀的泥和干的泥和好呢?(1)稀泥中一点一点加入土。(2)把稀泥中的水倒掉一些再加入土。(3)在干泥中一点一点加入水。做一做,把稀的泥和干的泥重新和好。说一说我的发现。(1)把多的水倒出去一些,再加一点一点土。(2)在不太稀的泥中一点一点加入土,很快就和好了。(3)在干泥中一点一点加水,揉一揉就和好了。探究活动二探究的问题:怎样摔泥锅声音最大?幼儿讨论。(1)用力摔泥锅。(2)把泥的中间挖空,然后用力摔。试一试摔泥锅。把泥的中间挖空,用手捏成小锅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把锅口朝下,向地面用力摔。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1)我用小棒挖洞做成泥锅状,摔时有声音但不响亮,较闷。(2)我直接用手挖,捏成泥锅,摔时声音较大。(3)泥锅的底面薄,摔破了,声音很大。(4)垂直摔下去的泥锅容易破,响声清脆。(5)我做的泥锅大,摔下去声音清脆。(6)我做的泥锅小,摔下去的声音轻。六、注意事项用于加水的容器盖上钻几个小孔,以控制水量,避开幼儿把握不好水流量。《玩泥巴》教学设计3本课凸显了一个“玩”子,带着学生在玩学、玩中悟。从“玩泥巴”的需要出发,分为挖泥土的活动(取材),筛泥土的活动(选材),和泥、捏泥的活动(制作),泥塑烧制的资料学习或操作活动(再加工)。第一个活动通过看图调动学生玩泥巴的经验,沟通是怎么玩泥巴的;第二个活动针对做泥塑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