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课件【三篇】【篇一】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课件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归纳段意。3、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练习用“宽敞”“情不自禁”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六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民大会堂伟壮丽,弄清各段人间的联系。教具准备:幻灯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预习。1、你去过北京吗?在*广场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2、出示幻灯。3、提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老师巡视了解情况。二、检查预习。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哪些地方?四、讨论沟通。1、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2、参观了哪些地方?五、讨论分段。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三段,一1,二2-8,三9)六、深化理解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把这一段中描写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句子画出来。2、讨论,沟通。(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2)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礼堂的特点。七、深化理解第三段。1、齐读第9自然段。2、“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八、归纳段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段意。2、指名回答讨论。九、完成思考练习3。1、指名读词语。2、练习用带点词造句。3、抄写词语两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听写词语。2、背诵五、六自然段。二、完成练笔。1、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2、同桌讨论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写具体。3、指名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其它同学可做补充。4、写完后请同学朗读自己的练笔作文,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鼓舞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篇二】小学语文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课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5、6自然段。【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教学难点】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教学准备】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看人民大会堂的。2.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儿?二、板书课题:参观人民大会堂今日我们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三、默读课文1.读前提出要求:(1)读准本课17个生字的音,划出生字词。(2)看看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在段前标出序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读后检查效果: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参观的地方,用笔标出)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提示:注意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1.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简要点明本文的事、人、地和“我”的心情)2.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大家仔细听,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1)再次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后议论写了什么?(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老师补充:这个自然段独句成段,总述大会堂的特点。)(2)带着思考题自读第3自然段:登上台阶看到了什么?(板书: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读中比较句子: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老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句话只写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却写得更具体。除写了柱子的数(十二根)、质(大理石)之外,还具体写了色(淡青色)、高(六七层楼高)、粗(四个人合抱)。]反复诵读后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正门)(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前提出思考:这一段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