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松树》教学设计范文3篇《小松树》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要求:1、学会6个字,会认4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唱歌曲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松树》,学生齐唱。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4、练习复述课文三学习生字生词。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2沟通学习心得。3练习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指名复述课文。二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小松树为什么要长高?你能在文中找到表现小松树这种感情的句子吗?2、沟通。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又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4、指导朗读。5、讨论:小松树在成长,变得越来越高,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三联系生活,理解中心句1、在成长的`历程中,小松树明白了“只有长得更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才能望得更远”,假如你是小松树,你能自豪地将一讲你是怎样想的吗?2、齐背古诗《登鹳雀楼》,说说这首诗的哪两句话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相似。3、站得高,看得远。你从这个简单的?《小松树》教学设计范文2教学目标: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倾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育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制造美的能力。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教学内容:一、倾听《挤奶舞》二、表演《小松树》教学重难点: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二、听辨出音高。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二、学唱《小松树》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老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3、听着老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老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6、鼓舞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倾听并表演《挤奶舞》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不错,热情好客的.蒙古妈妈看到我们可兴奋了握着小朋友的手说:”塔赛奴、塔赛奴”还拿出了最好的奶茶、炒米、奶皮、黄油等好多好东西来招待我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2、表演《挤奶舞》”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爱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1)单膝跪(2)卷袖(3)创编挤奶动作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四、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小松树》教学设计范文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音的高低知识2、能力目标:表演蒙古舞的能力3、情感目标: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音的高低2、准确演唱、表演蒙古歌舞教具学具:录音机、课本、琴、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1、复习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2、加表演演唱歌曲三、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初听《我是人民小骑兵》,录音机,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倾听。提示:A这首木琴曲表现了哪些内容?B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3、再听录音机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4、注意音乐采纳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加或伴奏。四、学唱《小松树》1、听录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