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领导力教育视角下如何改进学生社团发展摘要:领导力教育是国际一流大学关注的热点,但在国内并未得到普遍的重视,特别是以社团为阵地开展领导力教育更缺乏关注和实践。本文尝试梳理美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经验,结合国内高校社团实际,探讨如何以社团为阵地推动领导力教育,如何以领导力教育为牵引促进社团的更好发展。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领导力教育;社团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7-0026-022020年11月5日,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方案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要进入世界前列。[1]同时,方案还为高校如何培养人才指明了道路,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1]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培养优秀人才,xxx总书记2020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2]。二是“必须有中国特色”[ii],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办学。说到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近年来,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关注的热点。美国已有近1000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项目,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内的近100所高校开设了相关领导力硕士专业,马里兰大学在内的近70所高校开设了相关领导力博士专业,另外有600多所院校实施了领导力教育或培训计划。[3]在国内高校,特别是在国内一流高校,领导力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并逐步走向实践阶段,浙江大学就在2020年成立了学生领导力教育工作室,探索开展有效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走在了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的前列。但与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国内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还未得到广泛的关注,未能全面铺开。为推动国内领导力教育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高校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国内高校社团数量庞大,一所高校注册的社团数量少则数十,多则数百,组织联系的学生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同时,这些社团往往打破年级、院系甚至学校的界限组织和开展活动,有很强的灵活性;社团一般以某类活动为主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这些特点决定了社团是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理想阵地,同时,领导力教育的开展对促进社团的发展应该积极的,而在国内大学中,在社团中开展系统有效的领导力教育的还很少。深入了解国外大学特别是国外一流大学的领导力教育经验,结合国内高校社团实际,思考和设计领导力教育视角下学生社团的发展图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了解国外大学特别是国外一流大学领导力教育的经验,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领导力教育的发源地美国。美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随着对领导力理解的深化而发展的。早期人们认为领导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后天可以培训的,代表这一观点的是领导特质理论,在这种观念下,早期的领导力教育以少数精英群体为对象,重点也往往在“开发”,即开发精英群体的领导力潜质。后来,领导行为理论开始盛行,以KennyZaccarpHous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领导者不是与生俱来的,领导者个人素质特征是通过领导者后天的培训、发展,使其具备有效领导能力的一种行为模式。这样,领导力不再是少数人的特质,人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领导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了,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获得。在这种认识的引领下,领导力教育才真正成为了可能,对象也随之扩大。随后,又有政治社会学家伯恩斯(Burns)在其著作《Leadship》中提出了“变革型领导”理论,领导者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从而超越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变革型领导不同于常见的交易型领导,交易型领导注重交换,比如公司的领导者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