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郑德荣心中的秤VIP免费

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郑德荣心中的秤_第1页
1/3
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郑德荣心中的秤_第2页
2/3
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郑德荣心中的秤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郑德荣心中的秤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讨论家,我国共产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信仰坚定,治学严谨,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的优秀老师代表,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在从教65周年的采访中,郑德荣说了这样一席话,“讨论中共党史的特别性,就要求在政治上有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道德上有高尚的情操,否则你不配为讨论中共党史的老师,也不配讨论毛泽东思想!”两个“不配”掷地有声,似有万钧之力。这位老党员心中一直有杆秤,在衡量着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这份崇高的讨论事业和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直至用生命交出了完美的答卷。郑德荣心中的秤是信仰之秤,他一生坚定地理想信念可以为证;“一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就坚信不疑了。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是名副其实的“红色理论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郑德荣心中的秤是治学之秤,他用殚精竭虑、著作等身加以诠释;85岁那年,郑德荣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同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的他的学生表示,申报这个课题,需要准备10万字的论文,连自己都没敢报,太辛苦了。郑德荣敢为人先,不怕吃苦的精神可见一斑。67年的学术生涯,郑德荣坚持创新,笔耕不辍,多项讨论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开拓了新的讨论领域,被誉为“高产的作者”。他编写教材、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行量达几百万册,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德荣心中的秤是育人之秤,他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从1978年招收讨论生,到1986年招收博士生,郑德荣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培育的博士生达49名,学生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讨论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社会各界的领军人才。即使在生命的最后,病榻上的郑德荣还在告诫学生“不忘初心”,临终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听学生读完了论文,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这样的精神罢。郑德荣心中的秤是党性之秤,对党有着无限的忠诚,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郑德荣公私分明,1955年,郑德荣因公到西安出差,利用周日看一看大雁塔,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下车第一件事就把这张4分钱的车票撕掉,生怕和其他公事的车票弄混。郑德荣时刻恪守党员的基本职责,哪怕被病痛折磨,也要亲自出席党支部活动。共产党员的党性之光在郑德荣身上熠熠闪耀,永久不灭。习近平总书记曾赞扬两院院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郑德荣同志不正是如此吗?坚定信仰,67载不畏寒暑潜心讨论,隐姓埋名;勤奋创新,93岁病痛之躯教书育人,惊天动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郑德荣心中的秤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