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新课标)届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第五讲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含13真题,含详解)(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长春调研)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水参与Ⅲ中第二阶段的反应B.Ⅱ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C.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二阶段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类囊体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Ⅰ代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Ⅱ代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Ⅲ代表有氧呼吸过程。Ⅱ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三阶段;X代表的物质是ATP,ATP的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答案A2.(·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内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解析甲试管内为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其代谢产物是酒精和CO2,A项错误;乙试管内为线粒体,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所以不发生反应,B项正确;丙试管中进行无氧呼吸,有CO2产生,但不能产生大量的ATP,C、D项错误。答案B3.(·郑州质检Ⅰ)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2025303540451.001.752.503.253.753.500.500.751.001.502.253.00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D.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解析题表中光照下CO2吸收总量代表真正光合速率,黑暗中CO2释放量代表呼吸速率。在20℃条件下,真正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能够正常生长,A项错误。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时有机物积累最多,B项错误。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12×3.25-24×1.5=3(mg),故该植物可以正常生长,C项正确。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0,不能正常生长,D项错误。答案C4.(·南京调研)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解析a装置中的NaOH能够吸收CO2,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其中的e装置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2,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f放置一段时间后,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连接f―→d,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答案B5.(·荆州质检Ⅰ)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C.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解析根据呼吸熵的含义可知,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B点氧分压大于A点,故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消耗较快,不利于产品的保存;C点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