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胀缘由及政策着力点VIP免费

通胀缘由及政策着力点_第1页
1/9
通胀缘由及政策着力点_第2页
2/9
通胀缘由及政策着力点_第3页
3/9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通胀缘由及政策着力点通胀缘由及政策着力点在通胀已成为经济运行主要矛盾的阶段,假如不做客观的量化分析,而是从一些表面现象出发,一味夸大通胀预期,有可能会对通胀推波助澜。这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甚至会对冲宏观调控的积极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的量化分析,找出通胀的主要因素,找准政策着力点,降伏通胀“怪兽”。在当前影响通胀的诸因素中,劳动力价格上涨、输入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被显著夸大了;而超发货币作为通胀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其影响也在逐步减弱;短期和结构性的食品价格上涨依旧是当前通胀的主因。工资涨15%物价会上升1.94%实证观察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物价上涨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比如:2024年至2024年我国职工工资年均增长高达14.8%,可是不同年份CPI涨跌互现,甚至在2024年东部沿海出现“用工荒”时,经济还处于通缩状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们讨论发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物价之前,要过“四道关”:首先是“劳动力成本价格传导系数”的过滤。农业劳动力成本对粮食价格的传导系数为41%,对蔬菜的传导系数为40%,对肉类的传导系数为10%,对食品的综合传导系数为27%;制造业工人工资对工业品价格的传导系数不超过10%;服务业工资对服务业价格的传导系数为21%--根据CPI的构成权重计算的工资成本综合传导系数不足20%。假定中国平均工资每年上涨15%,则对物价的推动最多为2.98%。其次,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可以缓解一部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考虑实际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每年15%的工资上涨对中国物价总水平的影响降低到2%左右。此外,对于那些过度竞争的行业、利润有弹性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的往往是企业利润而不是产品价格。最后,在传输到消费环节之前,流通环节还能吸收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部分劳动力成本。目前,在我国产品的总价格中,流动环节占比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随着批发、零售、物流管理等水平的提高,流通环节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依旧很大。经过上述四层过滤之后,假定我国劳动力价格平均上升15%,其传导到CPI总水平的影响为0.89%-2.98%,影响中值只有1.94%。当前阶段,不宜过分夸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输入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低于预期很多人都在谈论,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定会传导到中国的物价总水平上。可是为什么几年前石油从十几美元上涨到140美元的时候,塑料等下游日用化工品价格没有同步上涨?在铁矿石价格上涨n倍之后,为什么汽车不但不涨价,反而价格下跌?铜价上涨n倍以后,为什么空调价格却保持稳定?其原因与劳动力成本“四层过滤模型”一样:首先是进口依存度和原材料成本占比降低了成本价格传导系数;其次是新技术的采纳、资本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步降低输入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再次是企业的利润弹性消化掉部分成本上涨;最后是流通环节的利润弹性过滤。与劳动力的四层过滤不同的是,输入原材料的成本压力不是在一个企业消化,而是分摊到整个产业链消化。假定某产业纵向有10个产业链,在原材料价格上涨30%的冲击下,每个产业链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或者每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利润有3%的弹性挤压空间,就可以消化掉全部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因此,同样幅度的价格上涨,输入原材料价格对物价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劳动力价格的影响。我们的测算表明,输入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15%,对中国CPI的影响只有0.3%,远远低于市场预期。超发货币究竟有多少进入实体经济很多人把这一轮通胀的根源归因于货币超发,认为过去几年超发的货币无论如何也要作用到物价上,从而宣称中国物价上涨是很难控制的。比如:去年有观点认为,最近几年货币累计超发48万亿。假定这个数字是正确的,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么扣除掉2024年新增的8万亿元,2024年岂不是超发了40亿元?为什么2024年是通货紧缩呢?显然,那些简单地把M2余额与GDP做个除法或者减法就算出来”超发货币”的学者,没有仔细讨论中国最近几年货币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货币供给结构来看,除了传统的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发放信贷之外,委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胀缘由及政策着力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