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健全党员关怀服务机制的实践与启示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切实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XX省XX县区以“服务党员、凝聚党心”为目标,从关爱党员、帮扶党员入手,进一步健全党员关怀服务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党员队伍建设。现实需要XX县区共有两万多名党员。随着形势发展,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流动党员中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据调查,XX县区60岁以上的老党员有2547名,占党员总数的11.9%。少数老党员没有子女,生活上需要帮扶;一些老党员参加集体学习、组织活动少,需要党组织思想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全县党员中生活困难的党员有958人,占党员总数的4.5%。他们就业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需要党组织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增强。流动党员参加正常组织生活有一定难度,教育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质量关乎党的生命。各级党组织只有真心关怀帮助党员特别是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进对党的感情,才能有效激发党员的活力,使之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XX县区着手健全党员关怀服务机制。实践探索健全关怀服务网络。县成立党员关怀服务中心,乡镇XX县区直党委建立党员关怀服务站,乡镇管区、街道社区、重点企业建立党员关怀服务点,形成覆盖全县的党员关怀服务网络。同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民政、劳动、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成立党员关怀服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健全困难救助机制。通过“县财政划拨一块、留存党费拿出一块、广大党员及各级党组织捐助一块”等途径筹集党员关第1页共3页怀服务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提供救助,对生活水平低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党员发展生产提供扶持,对年老、孤寡或残疾的生活困难党员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健全权利保障机制。积极引导有关部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监督、指导、帮助、协调等方式,更好地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比如,由组织、工会、民政等部门志愿者组成权益咨询服务队,定期深入基层,为党员群众解疑释惑,并指导基层搞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由人事、农业、劳动等部门志愿者组成就业指导服务队,为农村党员外出打工、下岗职工中的党员再就业提供帮助。健全素质提升机制。整合县乡党校、科技示范培训基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在搞好党员集中培训的同时,开办“流动党校”,为年老体弱的党员送课上门。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对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培训。依托远程教育网,对流动党员开展网上培训。健全互助服务机制。县级领导干部带头,每人联系1—2名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连续9年选派千名机关党员开展驻村帮扶活动,手把手、面对面地帮扶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同时,在基层党员中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政治素质高但致富能力弱的党员与致富能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有益启示党员关怀服务要保持连续性,确保帮扶实效。过去,每逢“七一”、春节等,都要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但这些关怀服务是短暂的、零星的。只有将年终关怀、节日关怀变为长期关怀,保持关怀服务的连续性,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员遇到的实际问题。党员关怀服务要把握主导性,激发内在活力。做好党员关怀服务工作,必须注重激发党员的内在活力。关怀服务内容不能仅限于物质上,还应从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入手,通过为其“充电”,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自身的创业活力。党员关怀服务要增强科学性,合理运用资源。把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才能更好地关怀服务党员。XX县区把县党第2页共3页员关怀服务中心设在县委党校,把乡镇党员关怀服务站建在乡镇党建研究会,把党员关怀服务点建在科技示范服务基地或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使其发挥出更大作用。党员关怀服务要坚持原则性,更好服务群众。关怀服务党员的目的,是提高党员联系群众、组织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