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通过品读语句,体会演说稿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及结构特色,尝试学习演说。4.理解这片土地的神圣,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二、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三、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准备:布置预习,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聚焦疑问,了解背景。(一)回忆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演说稿。它的结构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现提出观点,再论述观点,最后总结。在150多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题目叫: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齐读课题)这位酋长名叫西雅图,美国人把这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地修建了纪念碑。(二)了解学情1.出示生字、词。2.聚焦疑问师:读过了这篇演说稿,你能说说预习时,遇到的最大疑问是什么吗?预设问题如下: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孩子身上”等关键句是什么意思。3.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文章背景。(三)补充背景师:我们先来了解150年前,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也许我们的疑惑可以得到初步的解决。(PPT出示本文背景,了解土地对印第安人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这土地的热爱。)过渡:如今要将这祖先留下的土地拱手转让给白人,西雅图酋长的心情相当复杂这篇演说稿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到底是什么让它拥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让我们走进这篇演说稿。二、发现观点,梳理脉络。(一)发现观点。师:请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演说稿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读完后,请划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并想想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PPT出示朗读要求)出示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强调要表达的观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二)理清脉络1.根据反复出现的这句话,理清全文脉络。板书:总起(提出观点)——分述(说明理由)——总结(再次强调)2.三次分述部分每次强调的内容都一样吗?(不一样,分别强调要善待河水、空气、动物。)3.小结:这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演说稿。这篇演说稿和一般的文章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法。总起(提出观点)——分述(说明理由)——总结(再次强调)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今后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写演说稿。三、关注表达,品味语言。仅仅关注到演说稿的结构还不够,我们还要关注语言。这篇演说稿的语言很有特点,用了很多表达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聚焦1——3自然段,学习总起部分。(一)扶读:聚焦排比过渡:西雅图说,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很少有人会用“神圣”这个词来形容土地。在你的心中,“神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西雅图是如何将这种神圣的感觉通过语言传达给我们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聚焦“每一”,发现排比的特点;指导朗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感受排比句表达情感的强烈。师:带着你的情感,加上语气、语调的变化,谁能再来读读这段话?2.谁来试着填一填,背一背。3.拓展练说,再次感受土地的“神圣”。每一()(二)放读:聚焦比喻、拟人过渡:同学们,大到山脉、河流,小到松针、昆虫,远到蓝天白云,近到我们身边的薄雾,这一切在我们这个名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板书圣洁)难怪西雅图会这样说——(出示第三自然段,师引读,生朗读。)1.这一段的语言表达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第3段,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写上旁注。2.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3.根据学生汇报,总结人与自然的关系,积累成语:情同手足情深似海亲密无间如影相随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密不可分唇齿相依。4.齐读第三段,板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