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是享誉中外的“东方学大师”。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蜿蜒潋滟藤萝抖擞猬集惆怅荆棘虬干摇曳斛毛骨悚然蚊蝇愚氓wānyánliànyànténgluódǒusǒuwèijíchóuchàngjīngjíqiúgànyèhúsǒngyíngméng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根据课文内容,你觉得课题“幽径悲剧”指的是幽径本身的悲剧还是发生在幽径上的悲剧?☆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悲剧。(发生在幽径上的悲剧)北大燕园内,作者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被无情砍伐的悲剧。这篇课文一共有16小节,我把它们分为三个部分:1-6小节为第一部分7-10小节为第二部分11-16小节为第三部分为什么要这么分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就会知道答案。自由朗读第一部分(1-6小节):❤这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幽径:幽径的平常与不平常;幽径上的美景1-6:幽径之美❤读课文一二小节,找出“作者为什么说幽径很平常但又不平常?”❤读课文3-6小节,思考此处是怎样描写幽径美景的,又描写了怎样的幽径美景?先写了幽径的地理位置,是(),接下去用了()顺序描写山上和湖中的美景。第3小节后半部分写了山上()三个季节的景色,第4小节写湖中也就是荷塘,作者主要描写了荷塘()的景色,而第5小节则合写了()和()的()。怎样写美景?写了怎样的美景?一面傍湖,一面靠山时间春夏秋夏季山上湖中冬景(从课文3-5节找)❤第一部分(1-6小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文主要是写古藤萝的,为什么不直接写藤萝,却用了6小节来描写幽径,把幽径写得很美?)提示根据上下文理解,分析第7小节第一句话幽径之美藤萝之美(铺垫)烘托☞侧面表现藤萝之美“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第一部分以描写幽径之美侧面烘托了藤萝之美,但侧面烘托毕竟不能取代正面描写,所以第二部分就具体地正面描写了藤萝的美。因此,第二部分概括为四个字就是:7-10:藤萝之美★朗读7-10小节,找出描写藤萝之美的句子。(课文7、8、10小节中)★如何理解“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课文第10小节倒数第2、3两句)对古藤的感觉,与特定的环境是分不开的。经过了十年浩劫,不但人遭难,连花木也被无情诛伐。茫茫燕园中,只剩下幽径上的这一株仅存的藤萝,因而也就成了惟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季羡林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散文《二月兰》中写到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心情。他写道:“我当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我知道正义是在自己手中,可是是非颠倒,人妖难分,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11小节第1句)文章急转而下,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讲了什么?如果也和第一和第二部分一样用四个字概括,应该是哪四个字?11-16:藤萝之悲❃“藤萝之悲”悲在哪里?发生了怎样的悲剧?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课文第11小节)❃古藤萝被砍伐后,作者的反应时是怎样的?推测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反应:课文13小节心情:悲伤、痛心、失望、愤怒❃试着理解第12小节“真正的伟人们”的含义?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有着鄙视的感情。“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像作者一样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而“伟人们决不会这样“说明他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冷面无情,甚至滥杀无辜。这里的”真正的伟人们“含贬义,作者把他们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古藤萝除了外在美,还有没有内在的可贵品质?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课文14小节“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这句话批判了“世人”什么?❃怎样理解课文末段?作者批评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