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悲剧考验国民自责精神女儿疯狂追星而导致老父在香港跳海的悲剧,已经发生几天了。舆论对此评论纷纷。事实上,此类追星的悲剧事件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此前,为了追星,有整容变形的有服安眠药的,有绝食减肥的,甚至有跳楼自杀的。然而,每有类似悲剧发生,整个社会舆论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连环指”现象:明星指责追星族“不理智”,追星族指责明星“没人情味”,不少媒体也喜欢以讽刺的口吻指责明星与追星族之间的“无厘头”,似乎悲剧的发生,都是他人的过错。这显然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事实上,这起悲剧其实是时下已呈狂热之势的“造星”和“追星”潮流的牺牲品。无论是追星族的疯狂追星行为,还是明星及造星机构善于制造“明星光环”和“被人崇拜”的假象,或者是媒体喜欢炒作此类事件,都与这股非理性潮流的形成脱不了干系。只要我们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这种过度的潮流,类似的事情迟早还会发生的。遗憾的是,很少有歌星、追星族或媒体出来“自我批评”,而这种“自我批评”可能恰恰是杜绝类似悲剧再发生的最好方法。疯狂追星的现象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但必须看到,国外对于此类事件的自我反思,显然要比我们做得好。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原英国披头士乐队成员约翰 ·列侬被杀事件。1980 年 12 月 8 日,列侬被深爱他的歌迷枪杀。20 多年来,列侬的妻子大野洋子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我反思,去年底,洋子还曾对歌迷们公开声明说:“宽恕我们(她和列侬)的失误吧,因为你们的不幸有我们的责任。”这是多么让人尊重的自责精神。而这种自责精神,是我们的娱乐界所缺乏的,是那些为了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耀眼“新星”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父母们所缺乏的,是那些为了“追星”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追星族们所缺乏的,更是那些为提高收视率、提高发行量而千方百计“造星”的某些媒体所缺乏的。近年来,“追星运动”、“造星运动”之所以会愈演愈烈,与大众文化的低俗化,与整个社会风气的浮躁是分不开的,而这都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大众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这场追星悲剧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了警钟。要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无论是明星还是追星族,无论是老师、父母还是媒体或文化工作者,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的责任何在?由此可以更深一层次地推导下去,一个社会出了问题不怕,怕的是人人都指责别人,推卸责任。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都把目光紧紧地盯着别人,不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