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 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不成模样。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的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新课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概念:“新”即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统治前期,激进的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中国封建思想的思想启蒙运动。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政治方面: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2、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以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3、阶级条件:(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起来。4、思想方面:①、反动势力(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三、新文化运动的概况:(一)、前期(1915 年至 1917 年)1、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抨击尊孔复古逆流。 (从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1916 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2、代表人物: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