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昭通市教师补员招聘教育学真题(6)一、单选题1、20世纪以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包括()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世俗化C.教育的全民化D.教育的终身化E.教育的多元化2、[2010年真题]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3、()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4、[2010年真题]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A.人才培养B.形成舆论C.教育民主D.普及文化5、[2011年真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商人,或者使之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______的认识。()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辐和论6、()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7、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8、[2011年真题]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9、[2011年真题]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0、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B.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11、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家庭课程B.校外课程C.省级课程D.学校课程12、教科书编制要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可读性B.启发性C.内容的基础性D.趣味性E.科学性13、《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2010年真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1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上好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16、[2009年真题]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A.综合性B.可操作性C.层次性D.灵活性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18、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19、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集体管理E.目标管理20、[2010年真题]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奇C.赫尔巴特D.埃拉斯莫斯二、填空题1、[2009年真题]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所以,开设哪些科目是____的中心问题。2、[2010年真题]()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起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终点。3、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_____、______、和______里。4、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名称。5、___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三、简答题1、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2、请简述教育目的(狭义)。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4、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四、论述题1、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五、案例分析题1、[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