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A.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B.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D.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2.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从秦汉到明清,分封和郡县的优劣争论,众说纷纭,延续了两千多年。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A.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不同B.君权和相权的制衡关系不同C.贵族和官僚的利益诉求不同D.对国家治乱的直接影响不同3.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家族变成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化家为国”。下列朝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A.秦B.汉C.曹魏D.北宋4.《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5.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6.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C.条约设定侮辱国民人权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化7.在中华文明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明清以来,不同政权所建立的都城(北京是原有的首都)也多在长江沿岸,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辛亥革命起事在武昌、建都在南京B.19世纪80年代重庆正式开埠通商C.19世纪40年代上海出现西式建筑D.沿江城市成为接受欧风美雨的先驱8.“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A.现代文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B.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是伪善不道德的C.资产阶级不加掩饰地呈现西方的价值观念D.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就是肮脏的奴役和掠夺9.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A.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B.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10.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皇权思想依旧在,袁世凯1915年称帝、张勋1917年拥溥仪复辟等等,在推动政治现代化方面,材料留给我们的借鉴意义是()A.北洋军阀是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政治现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现代化支持C.皇权思想导致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败D.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为基础11.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借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