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树之歌》教学设计VIP免费

《树之歌》教学设计_第1页
1/57
《树之歌》教学设计_第2页
2/57
《树之歌》教学设计_第3页
3/5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树之歌》教学设计《树之歌》教学设计1《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温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沟通识字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常常看到哪些树木?(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热。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老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树之歌》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