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的品格。2、了解边叙边议的写法二、教学过程一、导述入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刘老师是一位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可是作者却说刘老师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是的,每当春风习习,杨柳青青,野花灿灿,看着蓝天,我就会想起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二、学习重点部分出示:他的风筝…少年。(1)、认真默读,划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尝试着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2)、巡视后交流。先读一读,(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再说一说(追问:为什么感动?,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注意评价:读得怎么样?A、是啊,“不便于奔跑”,因为他只有一条腿。你知道吗,谁都知道,他知道吗,这就叫自然不便于。只有一条腿,可他不但要放,还要……(亲手放,亲手将风筝放上蓝天还要得到亲手将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每一个人都是寻找快乐的权利。这份执著让我们感动!读好它,还有谁也想读!B、腿脚不便,他是怎么放的?学生读课文。(师引读,“腿不便于奔跑,”他总是——他喊声-----便------那-------。)放过风筝没有?容易吗?哪里使你感动?(不管怎样,他总是要自己手持线拐,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再读“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C、这里有一个字,用得比较传神,我们要好好地品味一下,漾,部首是,与什么有关?原来指水满了溢出来了。这里指什么?什么样的笑才会让人感觉是从心里漾出来的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同学们,书就应该这样读,这样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位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2、有一次,他还有惊人之举,出示: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A、齐读,你感受到什么,哪里使你感动。(1)、最能表明这一种想法的词语是:故意。这样他就可以……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指导朗读:(2)、这里感叹号,他是在喊,请你再喊一喊。“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好像后面还有半句话没有说完,你听出来了吗?很自信,再喊一喊。(3)、排比式语言引导这哪里还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读。这哪里是一位身有残疾的老人读。这哪里是一个只有一只腿,要靠圆木棍站立的老人,读(4)、当学生读最后一句时,你有什么问题要向刘老师询问吗?是啊,为什么他会这些表情,这样的神气呢?刘老师心里想到什么,在说什么呢?请拿出你的笔,联系上下文,把你的答案写在书的空白处。交流。提示:他高兴只是因为他将风筝放上了蓝天吗,他高兴只是因为他能追上线端吗?交流。你知道刘老师当时想到了什么?心里在说什么?(5)总结:听了大家的交流,我忽然明白,刘老师为什么这么喜爱风筝,这么喜爱放风筝。其实他不只是在放风筝啊,其实他是在放飞()学生填空是的,我们围绕着作者最难忘的一件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感悟,逐渐走进了刘老师的内心,感受到他的一种坚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他在放风筝,其实是在放飞自己的理想,放飞自己的人生态度。板书放飞自己的理想三、回顾平日生活1、过渡——让我们带着陪刘老师放风筝时的这份感悟,看看还有哪些事情使作者感动?(谈腿疾、写板书)2、正是这样的阳光心态,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刘老师在提到自己的残疾,说到自己的左腿时会这样说,出示:“……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想一想,刘老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学生讨论你来轻松地说说看。你来幽默的说说看。我们一齐来说说看。而当我听到刘老师这样说时,心里又会有些什么感受呢?(好笑、酸涩、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