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建设经验交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在当前国际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制度作保障,就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诚实守信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言必信,行必果"历来是炎黄子孙崇尚的传统美德。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严重扭曲,坑蒙拐骗、逃脱债务、制假售假、言而无信等现象沉渣泛起,社会的信任度、安全度下降,投资环境衰退。大力整顿和规范信用秩序,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关系我国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社会信用衰退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一是影响了国家经济和国家形象。社会信用度的低下状态直接给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如果减缓,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不可能有较大提高,人民对国家的期望和信任感就会下降,同时也会使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国际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一些唯利是图、不讲信用现象的大量存在,不但给企业和经营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对他们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也造成了严重困难,一些企业和经营者甚至由此陷入重重危机之中,倒闭停产随时可能出现,直接影响了以后的经营收入。这些损失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的。三是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不讲诚信的行为破坏了经济交往中的信用原则,加深了以后经济活动中的不信任程度,各种审核就要越来越严格,合同内容就要越来越复杂,从而增加了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而中间环节的增多必然会增加成本,延误时机。同时,一些人的不讲信用的行为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还会滋生一些犯罪行为,破坏社会治安,干扰社会生活秩序。四是影响了社会风气。由于不讲信用的人往往能够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而轻易发财,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一些第1页共4页人因为成为"大款"而倍受人们推崇,而其财富是否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所取得却不被人们重视。人们往往对那些通过各种巧妙欺骗手段迅速致富的人羡慕不已,甚至加以模仿,导致了不讲信用行为的蔓延扩大,败坏和毒化了社会风气。二、社会信用衰退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及社会原因原因之一,人们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过去人们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中,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被压制在一个比较狭窄的空间,当传统体制被新的政策性外力所冲破,原有的道德基础也随之动摇,人们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不取不义之财等传统美德也逐渐退隐,一些腐朽的思想浊流涌进国门,相当多的市场主体的道德观向个人主义、唯利是图转换。由于社会变革时期是各种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大碰撞、大汇集时期,人们的分辨力相对弱化,多数人采取对此随波逐流的态度,从而使社会信用衰退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性。原因之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法制防线还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假冒伪劣、恶意拖欠、各种欺诈活动等不讲信用的行为,大多数是侵权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而从目前的执法力度来看,远远跟不上违法的扩张,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和惩治,造成"违法成本"较低。缺少了法律的强制约束,就会使一些不法分子无所顾忌地从事犯罪活动;而一部分通过非法手段暴富起来的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方式,又会对社会信用衰退产生了一种诱导和示范作用。原因之三,一些地方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成为社会信用衰退的催化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本地商家不讲信用的行为采取怂恿、庇护的做法,出现了一批造假专业村和造假乡镇,甚至还有造假县。在有些地方还形成了欠债有理、欠债有利的观念,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门甚至也陷入到保护本地债务人的泥坑中去,致使商业正气在这些地方树立不起来。原因之四,有些政府机关从部门利益出发,打着为部门、为职工谋福利的幌子,搞一些违背市场规律、违反纪律规定的第2页共4页事情,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盛行一时。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大搞权钱交易,权力寻租。党风、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