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荷与电场第1讲静电现象及其应用电荷的产生及作用1.(单选)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A.摩擦后产生了新的电荷B.电子和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C.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答案C解析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在摩擦起电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电荷,只是电子发生转移.电荷守恒定律2.(单选)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导体B的带电荷量是()A.-qB.qC.2qD.4q答案C解析电荷接触过程中电荷要先中和后平分,Q1′=Q2′===2q,选项C正确.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3.(多选)如图1-1-2所示是静电除尘的原理示意图,关于静电除尘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1-2A.中间金属丝A与金属管B分别接高压电源的电极B.金属丝和金属管带电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C.烟尘通过该空间时被A、B两个电极的电荷吸引而被吸附,能起到除尘的作用D.烟筒本身就有除尘作用,没有必要加高压电源答案ABC解析烟筒内的两个金属电极必须接在高压电源上,使两个电极被充电而带上等量异号电荷,而电荷又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所以从下而上的烟尘被吸附在电极上,从上面的排烟口排出的气体就清洁了,从而起到除尘的作用,所以前三项正确,最后一项错误.4.(多选)下列关于避雷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避雷针避雷是中和云层中的异种电荷B.为了美观,通常把避雷针顶端设计成球形C.避雷针是利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AC解析避雷针通过尖端放电中和了云层中的异种电荷而避雷的,所以避雷针的顶端设计成尖头,选项A、C正确,B、D错误.第一章电荷与电场第1讲静电现象及其应用(时间:60分钟)题组一、电荷的产生及作用1.(单选)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小球a,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A.a带正电,b带负电B.a带负电,b带正电C.a、b均带正电D.a、b均带负电答案D2.(单选)(·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1-1-3所示,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图1-1-3A.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使细条散开B.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C.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D.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答案C解析手与细条摩擦的过程中细条上产生了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斥使细条散开.3.(单选)“”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看到火花四溅,并伴有噼啪声,这是因为()A.衣服由于摩擦而产生了静电B.人体本身是带电体C.空气带电,在衣服上放电所致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A解析若我们身穿含有化纤成分的衣服,且不断运动,使衣服与衣服之间,衣服与皮肤之间不停地摩擦,在摩擦中会使衣服上带有异种电荷.在脱衣服时正电荷和负电荷“”碰到一起就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听到噼啪的放电声音,在晚上还可以看见火花.题组二、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4.(单选)(·江苏盱眙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A.千克B.库仑C.伏特D.牛顿答案B5.(单选)(·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1.60×10-19C的电荷量叫元电荷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答案A解析最小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e=1.6×10-19C,选项B正确;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但它们本身并不是元电荷,选项A错误,C、D正确.6.(单选)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答案B解析物体内部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物体看起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