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综合音乐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想象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幻想。3、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2、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1、[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讲述着无尽的故事,给我们以无限的灵感与遐思]。[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2、[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同学们应该怎么读?读出寂静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轻轻地读“望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那能不能告诉老师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人眼中的月亮呢?引出“我”“诗人”“小外甥”。那同学们喜欢谁眼中的月亮?学生自由交流。过渡: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请听:(配乐朗读)大家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学生说感受)这就是我眼中的月亮,我们把它概括为----眼中月,教师及时板书(眼中月)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1过渡:我们欣赏过大海的浩瀚,也赞美过朝霞晚霞的绚烂,那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的过程中,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①月光很安详,寂静,静谧,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温情,从容的神情,在这里形容什么?感觉月光就像妈妈一样给我们一种安详的感觉。②月光的美是一种跳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美。从哪些词感受到的,在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的确,月光的美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跳动,那么的朦胧,因而我们觉得月光的美是那么的令人陶醉,欣赏着这安详的,跳动的,朦胧的月光美,我们仿佛在聆听着一首优雅的月光曲,谁来读?读出这月光的美?(个别读)](引读: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月亮出来了——)过渡:月光真的很美,古代的很多诗人也写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句来赞美月亮,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也知道许多有关月亮的诗句,他向我挑战了?他向我挑战了什么呢?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1、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现在我们同桌之间一个当小外甥,一个当舅舅也来对一对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是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小外甥和舅舅对诗又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22.学生上台表演,(配乐)生评价。(结合问题评价)3,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分角色朗读。2这就是诗人眼中的月亮,我们把它概括为“诗中月”教师及时板书。(诗中月)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2)指名回答。(3)小结延伸:[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让我们也来学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好不好?老师起个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学生接着说。]出示课件:这是老师搜集的关于月亮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过渡: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他幻想月亮像什么呀?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激发童心,迁移作诗。1、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