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应对研究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与基本矛盾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方法,同时又为社会主义科学构想提供了理论支撑.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从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出发展开的.(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特殊表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生产方式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经济基础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与上层建筑构成了第二对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在laquo;X8249;政治经济学批判X8250;序言raquo;中描绘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的轮廓,即“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pp.2~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人类各个社会形态之中,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一般性,也要分析其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就是指社会主要矛盾.为此,将社会主要矛盾界定为在各种社会矛盾中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矛盾,它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表现.第1页共14页[2](p.268)(二)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而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并没有消灭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外在表现的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将发生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三个提法,两次转化”.1956年党的八大laquo;政治报告raquo;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法的第一次转化,表现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转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八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法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次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判断并没有形成与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本质差别.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大而科学的政治论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提法的第二次重大转化.(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及其现时代意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而阶级对立的矛盾往往又集中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矛盾.譬如,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主要是通过生产社会化要求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虽长期存在,但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完善,适应了现代经济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因此,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