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理解课文5—14自然段。教学目标:1、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教学重点: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感悟的能力。教学环节:一、复习引入。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在战争时期的一所孤儿院里,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挽救朋友垂危的生命而为她献血的故事。)强调这是运用“要素归纳法”进行概括的。2、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学习引领。1、我们首先来看看献血前的阮恒。请大家认真读一读5—7自然段,圈出阮恒的动作,再想一想,你从这些动作中读出了阮恒怎样的内心呢?(板书:害怕、犹豫)2、阮恒在犹豫什么呢?他害怕的是什么呢?你能透过阮恒的这些动作猜一猜他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吗?课件出示,学生想象猜测(结合“颤抖”让学生做动作来想象),若学生说得到位则直接引领:你能联系课文前面小女孩受伤的严重和后面医生说的话来想象,你真会读书!我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就应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思考。若学生说得不到位,则示范引领:前面我在四年级上课的时候有个孩子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3、可阮恒的手为什么又会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呢?你猜测到他当时内心在说什么了吗?拿起笔写相应动作的旁边。4、汇报交流,巩固“联系前后文思考”的阅读方法。然后把这三个动作连贯起来师叙述(因为他想:所以),生做动作。(相机板书:坚定)5、你能把阮恒内心的犹豫、害怕、坚定读出来吗?谁来试一下?三、自读感悟。过渡:刚才我们抓阮恒动作的关键词,并联系课文前后的内容去体会了献血前的阮恒复杂的内心,那献血时的阮恒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继续读下去。1、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8—11自然段,阮恒的哪些动作或神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用“”把词语画出来。(2)在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旁边写一写阮恒内心在说什么。2、学生自读自悟,师巡视,个别指导。3、汇报交流:(1)你们画了哪些词语呢?学生汇报后集中出示:你们真会读书,越来越会抓关键词了。看,老师和你们找的也差不多。(2)哪个词给你的感受最深呢?你从这个词猜到阮恒内心在想什么了吗?还有哪些同学也写的是这个词?来汇报一下。(相机指导学生理解“涰泣”、“捂”、“呜咽”、“竭力”、“抽泣”)你能把阮恒的这种内心读出来吗?谁还能读得更好?请选择这个词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下。(相机板书:害怕、痛苦坚定)(3)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几个表示“哭”的词语,如“涰泣”:为什么不用“哭”?“呜咽”:为什么不继续用“涰泣”?让学生体会到为了意思表达更准确,用词要避免重复,因此我们在生活和阅读中要不断积累丰富的词汇,以后写文章的时候才能更准确地用词来表达意思。四、感悟友情,情感升华。过渡:因为阮恒认为献血就会——死,所以他表现出那么害怕,那么痛苦,可此时的他要救朋友的心却没有犹豫,变得非常坚决!为什么呢?就因为一句话——她是我的朋友!(板书:朋友)(课件出示12—14自然段,读)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1、“她是我的朋友”,这是一句多么普通的话,可要付诸行动却是多么不易!为了朋友连生命都愿意献出,这样的友谊是何等的伟大,这份友情是何等的真挚!这句话把友谊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因此,作者把这句话直接作为题目是非常妙的,在文章结尾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2、回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3、最后,让我们一起跟随大屏幕的出示,再来感受一下“朋友是什么”4、同学们,你曾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事呢?或者你的朋友为你做过什么事呢?课后把它写一写,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