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组织建设路径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实施“五大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十八大向全党提出的重大课题,更是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学习型政党,关键在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全校工作的核心,它担负着“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1]的重要职责,因此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指明了学习方向,确立了学习内容,明确了学习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学习型基层党建路径的探讨,要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入手,认真领会和感知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的内涵“视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也可作视野解”[2]。在西方,“视域”的英文为“horizon”,本指高山的雪线、地平线,后喻指人的视野。所以,从“视域”一词的本意与喻意来看,东西方的解释都是相通或相同的。之后,“horizon”一词被胡塞尔、海德格尔、狄尔泰等西方哲学家们赋予特殊哲学意义,即“视域”不仅仅与生理上“看”的范围有关,更与精神视界的宽广度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它包含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应该遵循的价值理念。在哲学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不仅包含这24个字所涵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制等方面的内容,更有价值观精神层面的内容,因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更有着特殊的实践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其功能在于价值观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第1页共9页统文化的传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和西方价值观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时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4]当前,对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尤其激烈,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因此,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当在广大师生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教育,让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被他们掌握,让基本价值尺度和价值理念成为他们的指导思想,并成为他们最终的价值追求。教职员工要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追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去,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中国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占据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广大青年学生们能在价值多元的国际大环境中,在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中,赢得胜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要重视其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何一种观点或命题都产生于实践的需要,都有其产生的背景条件,都有其与时代呼唤相对应的具体内涵。”[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符合现实的实际需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因而其视域还具有实践性。“哲学的意义不在于认识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在实践价值视域下,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1],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习的全过程,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全方位育人的各个环节。要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1]需要探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求践行的方法、实施的手段和实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