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思考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个统筹”是我们党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根据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的客观要求提出的指导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一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综合性的范畴。经济增长相对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固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如果经济增长了,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风气变坏,不平等加剧,那么这种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就是不协调的,违背了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违背了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及其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它不仅妨碍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五个统筹”要求各发展要素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五个统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从我国近20多年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统筹兼顾不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间的差异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障碍。城乡差别扩大,农村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三农”问题,城乡失业和贫困等问题十分突出。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仅有经济增长不能导致中国社会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而,加强统筹协调已经是刻不容缓。“五个统筹”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以系统优化与整体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着眼点,从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国内、国外系统的整体联系中把握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了一个连接现在和未来、横贯中外、贯穿自然与社会的“立体式”发展模式。只要我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进行现代化建设,我国将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第1页共5页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顺利实现。二“五个统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这就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13-14页)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游离于人之外的预定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以人作为主体参与其间并影响其进程的历史过程。人既是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其建设成果的占有者和享受者。发展不仅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也要体现在民主、文明、法治、人权保障等多方面。如果只注重发展的物质因素,而忽视发展的人文因素,忽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寿命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提高,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是以人民为主体、为人民谋利益的运动。因此,“五个统筹”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和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主义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人。人的发展既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是衡量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根本尺度。“五个统筹”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把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协调起来;就把人们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统一起来,把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一致起来;把人们的文化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水平、劳动创造水平同步起来;把人们的身体健康、思想健康和行为健康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始终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去做,坚持以人为本,让人们从经济社会第2页共5页的不断发展中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过上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