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明内涵摘要。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内在一致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与集体主义冲突,而且更需要集体主义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向,使其不偏离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核。集体主义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最高目标。在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探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发展的多元途径。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体主义价值观一、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大致说来,集体主义价值观有三方面的内涵,如下:(一)集体与个人的辩证统一。集体和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集体所代表的利益必须是社会的整体利益,是真实存在的集体;第二,个人所追求的利益应是正当的,合乎法律规定的,还要坚持道德的原则;第三,个人和集体一定要力求达到统一,共同努力实现二者的最大利益。(二)集体的责任。集体主义价值观大力强调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与此同时,集体对个人也必须承担明确的责任,应大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三)个人的节制。集体主义价值观不仅突出强调集体的责任,而且对个人也提出了清晰、明确的要求。集体有义务辨析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个人应以大局为重,发扬无私的精神,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然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是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集体主义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第1页共5页1.从所有制上看,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集体主义形成的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它的比重上,更表现在它对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支配力和对其他经济成分的影响。公有制经济要引导其他经济成分健康发展。集体主义正是在公有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公有制的发展,必然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2.从分配制度上看,集体主义价值观与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分配制度主要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必然成为主要的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这种分配格局中,不同利益的主体,只有把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自身利益,这就从根本上把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一致起来,从而进一步为集体主义创造了物质基础。与此相适应,必然要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3.从生产目的上看,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目的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需要把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尊重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这体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提倡集体主义,提倡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精神,才能实现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1.体现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包容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类企业优胜劣汰。企业内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其能否获得长足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国际竞争中,创建实力强大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身处这种国际背景下,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第2页共5页来。2.集体主义价值观规范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无论哪种经济,都要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能逃离规律的制约。但我们看到,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追求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忽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形成“见物不见人...